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精减5%的编制,请把不多的编制留给医护!没编还要降工资,咋办?同工同酬呼声很高,编制何去何从?

时间:03-21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77

精减5%的编制,请把不多的编制留给医护!没编还要降工资,咋办?同工同酬呼声很高,编制何去何从?

去编制化下,编制更要用在刀刃上,请把不多的编制留给医护人员!3月8日,新华社发布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其中一项为“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 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中央国家机关人员在人事性质上属于公务员,可能和普通的事业编会有差别,不少医护人员会觉得这只是精简公务员的数量,和医护没关系,根本不需要担心。但其实并非如此,可以肯定的是, 无论是公务员编制,还是医务人员的事业编制,都只会少不会多。早在去年海南省发布《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 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逐步推行院长职业化和聘任制,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全员聘用管理;改革编制管理方式,试点推进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总量管理 ”,我们就可以看出,去编去行政化的大方向是坚定的,只是具体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编制紧缺、编制金贵也是现有的事实,目前几乎大部分医院早已不再给新入职的员工编制待遇,转而以合同工和派遣工为主。即使有一定的编制名额,一般也只会留给博士或者部分紧缺、难留下人才的特殊科室。当下,有相当多的医护人员反映,医疗系统的编制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并没有用在刀刃上,其在医疗系统内部的分派实在不合理,有点让人不能接受。例如,某医护人员在知乎上发文表示,“黑龙江某市中医院,编制200个左右, 其中130人左右在行政、采购、后勒、设备管理、财务等非业务部门,是十年前的一倍 。然而全院护士十二十多人,护士长一名, 全部无编制 ,可以说是全国领先,真出点啥事,真不是推卸责任,真的都是临时外聘人员。”该文章一经发布,已经获得了2000多个赞同,可见很多医务工作者对此深有同感,这也让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问题: 行政管理人员占去了医护人员的编制,使能够入编的医护人员数量大大减少,而这些医护人员往往才是医院的核心人员。对于这种情况,国家或地方等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并于去年11月出台了一些政策。例如,《云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里面就提到: 行政管理人员占比不超过单位编制数的 10%,医、药、技人员占比不低于单位编制数的 60%,编制使用向急需紧缺岗位倾斜。相信在去编制化的大背景下,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实施,医疗系统内部编制分配也能够更加合理。医院经营困难医护没有编制,还要降薪,行政工资却不变,怎么看?可以这么说,基层医生是最看重编制的一个群体。大城市公立医院去编也许能激发单位活力,基层去编却容易遇到种种问题。在基层, 编制几乎与稳定收入、养老保障等诸多问题等同,有编制就有保障是基层医生认准的道理。可如果没有编制,遇到医院经营困难,再加上降薪,真可谓是双重打击。近期,在医生论坛,有医生透露,浙江某家卫生院在2022年终职工大会上,院长说出了让全院职工们吁嘘无言的新年展望:新的一年里,职工要降薪,要开源节流,医院上下要过紧日子。这条新闻一出,业内反响热烈,不少医疗从业者均表示自家医院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严重的已经出现了裁员现象,甚至还有网友反映“降薪的只是医护人员,行政人员的工资并未降低。”一些医生也对我们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他们表示:“你看我们刚工作几年,比较年轻,也不是什么特殊的科室,肯定不会有编制,本来没编制心里就没底,现在还要降薪,心理压力很大。如果降薪的话,只降我们的,不降行政后勤的,那也说不过去吧。”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医院经营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医院一遇到经营困难,首先就想到降薪甚至裁员,这是最不可取的办法,有可能会逼走更多的医生,让医疗机构更加不堪重负,建议慎行此举。或许,我们应该要努力谋求发展,从节约行政后勤开支入手,而不应该降低医务人员薪酬,即使不得不降,也应该领导同志带头降,现在不是论谁是谁非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同舟共济。编不编制其实并不重要,同工同酬才是医务人员一直关心的现在,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编制真的很重要吗?请大家在评论区告诉我。编制其实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物,是我们从苏联老大哥那里学来的一种管理模式。我们将从事社会服务的部门,包括医疗、教育、科研、文化等并不直接属于政府职能,但又为社会所必须的机构,在名义归属上与政府部门分开,在人事制度、薪酬待遇等方面与政府机关等同,并统称为事业单位,在这些事业单位中,职工拥有“国家干部”的身份。事业单位和事业编制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职工从事的是社会必需的脑力劳动,但他们本身不直接生产出物质价值,属于非物质性的生产活动,所以应当由国家供养。 为了界定何人应当由财政供养、财政部门应该以什么标准供养,编制的概念应运而生。对于个人而言,拥有国家干部和事业编制身份的人,能够享受一系列与之挂钩的薪资、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待遇。在计划经济时代, 财政拨款在医院职工的待遇中占据着绝对的支配地位,由此,“铁饭碗”的概念产生了。可现在不同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这种生老病死全都管的用人模式带来的低效和冗员,让公立医院在和其他市场主体的比较中,充分暴露了效率和效益的不足, 事业单位也遭到了自诞生以来的沉重打击。为了促进、倒逼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来自国家财政的支持大幅度减少, 全额拨款变成了差额拨款,财政拨款从医院收入的主体变成了 10~20% 的比例 ,并因地方财政的财力限制,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县市级医院长期得不到足额的财政拨款,医院自己的营收已经无比重要了。在政府财政供养比例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编制”在公立医院的作用显得很微小,在一些青年医生的眼里更显得可有可无,他们普遍的看法是:能者多劳也得多分配,可以不给我编制,我也不在乎,但是能不能执行严格的“同工同酬”制度,让医疗系统的分配更加合理、更加公平呢?这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薪资待遇上,编内与编外人员往往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做着一样的工作,薪资待遇却存在很大差别。在编职工除了正常的薪资外,还有各种财政补贴、公积金、奖金、房屋补贴等等方面的待遇;而编外人员往往只有合同上规定的一份工资;在退休待遇上,编内、编外更是天壤之别。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医院全院有260多名职工,其中护理人员中,70%为临时聘用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是该旗人民医院多年来辛辛苦苦培养的本土护理人才,有的已经工作了十几年,随着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和周边各个旗区的不断招考, 这部分人员现在工作极不稳定。对此,鄂托克前旗委员会常务委员马海的一些建议就深得人心,他的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尽快出台一些政策,逐年招考一批护理人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将工作满8年及以上的部分人员给予同工同酬待遇,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安心工作;三是按照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按核定的床位数拨付经费到旗人民医院,由医院自主择优录用护理人员,提高工资待遇,并缴纳五险一金,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为全旗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福建漳州市政协委员陈建东也有类似观点,他建议提升人员薪酬待遇,在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比例的同时,可按照医疗技术人员编制内外同岗、同酬、同缴职业年金、同享退休待遇的思路,不断提升编外人员薪酬待遇。为了更好地保障编外人员工资福利,各地财政可对统一招聘的编外医务人员,给予适当的财政资金补助,让编外医疗技术人员吃下“定心丸”,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医务人员编内编外“ 同工同酬 ”的问题真是无数人都关心的话题,或许真的不应该让编制成为束缚人员流动、导致薪酬不公的导火索,尽管编制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能者多劳多分配,拒绝靠编制吃大锅饭”也应该是我们始终追求奋斗的一个小目标。撰文 | 阿拉斯加宝编辑 | 阿拉斯加宝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