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体育健身

这个“专家建议”,网友为何不拍砖了

时间:04-02 来源:体育健身 访问次数:92

这个“专家建议”,网友为何不拍砖了

“如果有人指责年轻人看着报酬来挑工作,那至少他是无知。”“选择工作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希望拿收入高一些的工作岗位。”“工作首先是为了生存,拿着报酬才能满足消费欲望。”最近一段时间,经济学家朱少平的“专家观点”火了。虽然话里没体现什么深奥的经济学原理,但朱少平站在年轻人的视角来看待分析问题,接地气又有共情力,让人心头一热。网友评论在传统观念里,专家意味着权威、专业、公信力。但一段时间以来,一提到“专家建议”,很容易引人反感。原因何在?举几个例子,2022年,出现在热搜上的“专家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专家建议:大学生要付费上班,这样企业能提高收入,大学生也有了工作。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去赚钱少的岗位,得到锻炼。专家建议: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专家建议: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要适当惩罚。个别专家发言之荒唐,让人心理上产生不适,进而引发情绪上的对抗。很多网友反过来建议:专家可以先去体验这样的人生。还有网友评论,“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疼”“现代版何不食肉糜”“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讨厌“专家建议”的年轻人似乎变多了,一看到“专家建议”网友就想“拍砖”,这种社会情绪值得我们深思。“年轻人要多去赚钱少的岗位”“年轻人找工作不要只看钱”……这些言论透着一股高高在上的指责感,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年轻人怎么做,除了制造焦虑和分裂情绪,并不能产生什么积极作用,或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更有甚者,有些专家明明知道该如何说话,但出于某些原因而不说实话。洞穿了真相的网友会产生更大的排斥心理,对所谓的“专家建议”更加不信任,进而对专业、权威产生信任危机。“如果没有工资,我连生存都生存不了,我还能干嘛呢?”——反观朱少平“出圈”的这段话,虽然是大白话,却至少不是空洞的说教,还透着一股人文关怀,道出了“付出劳动就该得到报酬”这样简单朴素的道理。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注重个性表达的年代。人人都有自己的“麦克风”。专家有,广大网友亦有。图源网络身为专家,本身就容易吸引媒体聚焦。专家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发表观点更应该审慎,尽量在不超出自己研究领域的安全区域给出建议。须知,专家建议的公信力,一方面来自于专业、权威;另一方面,也来自为人的善意。从平台来说,不管是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或者是商业平台,都应该握紧手中的“麦克风”,审慎传播。流量固然重要,但流量绝不能成为“指挥棒”,不能让个别专家发表的只为博人眼球的荒唐建议收割流量,成为舆论场的主导,引发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广大年轻人并非不需要专家建议。“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其实是希望专家能实事求是、好好说话,给出真招实策。经过岁月的洗练,绝大多数年轻人会逐渐习得明辨是非的能力,要相信他们面对困难会勇于挑战,面对真诚的建议也能学会倾听、虚心求教。网友评论比如,在视频里,朱少平说“年轻人要获得更高的收入,必须提高你的知识和技能”“年轻人的选择不能好高骛远”,也赢得了很多网友点赞。这说明当面对真诚,年轻人也能收起一身反骨,从善如流,作出有利于人生的选择。(资料来源:大众网)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体育健身